熒光PCR試劑盒的這些知識值得我們學習
瀏覽次數:10發布日期:2025-07-22
熒光PCR試劑盒能夠檢測極低拷貝數的目標核酸序列,可達到單拷貝甚至亞單拷貝級別。這使得在微量樣本檢測中,如痕量病原體檢測、稀有突變基因篩查時,依然能獲得準確可靠的結果,為早期診斷、疾病監測以及基礎研究中對低豐度基因表達分析等提供了可能。無論是熒光探針法還是結合熔解曲線分析的SYBRGreenI染料法,都能有效區分目標序列與非目標序列。探針法基于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設計特異性探針,僅在與匹配的模板結合時才會被切斷產生熒光;SYBRGreenI染料法通過優化引物設計及熔解曲線分析,排除非特異性擴增干擾,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反映目標基因的擴增情況。
區別于傳統PCR只能在終點通過凝膠電泳等手段分析擴增產物,熒光PCR試劑盒可實時監測擴增進程。研究人員能在反應過程中即時獲取數據,不僅節省時間,還能準確判斷擴增效率、確定循環數,避免過度擴增導致的平臺效應影響定量準確性,尤其適用于動力學研究以及對初始模板量快速評估的場景。借助精密的熒光檢測設備與數據分析軟件,依據熒光信號強度與循環數的關系(如閾值循環數Ct值),通過標準曲線法或相對定量法,能夠準確計算出目標核酸的起始拷貝數或相對表達水平。這一特性在基因表達調控研究、病原體載量測定、轉基因成分定量檢測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。
熒光PCR試劑盒的測定步驟:
1.實驗準備
-試劑與儀器準備:準備好引物、熒光探針(若為探針法)、酶、dNTPs、緩沖液等,以及合適的模板DNA或RNA樣品、熒光定量PCR儀、移液器、離心管等器材。
-引物與探針設計或選用:根據目標基因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和探針(若采用探針法),確保其具有高特異性和擴增效率,也可從試劑盒配套或商業渠道獲取已驗證的引物和探針。
-樣品處理:提取待測樣品中的核酸(DNA或RNA),如使用商業核酸提取試劑盒進行提取,并測定核酸的純度和濃度,必要時進行稀釋,使其濃度適合PCR反應。
2.反應體系配置
-計算試劑用量:根據實驗設計和目標序列長度,計算出所需的各種試劑用量,通常反應體系體積在20-50μL范圍內。
-混合試劑:按照試劑盒說明,將引物、熒光探針(若使用)、酶、dNTPs、緩沖液、模板核酸等依次加入離心管中,輕輕混勻,注意避免產生氣泡。
3.PCR擴增與熒光信號檢測
-設置反應條件:根據所用的PCR試劑盒和目標分子特性,在熒光定量PCR儀上設置合適的反應條件,一般包括變性(95℃左右,10-15分鐘,激活Taq酶)、循環擴增(95℃變性15-30秒,60℃左右退火/延伸30-60秒,共40-50個循環)等階段。
-放入儀器檢測:將配置好的反應體系放入熒光定量PCR儀中,啟動程序。在每個循環的退火/延伸階段,儀器實時監測熒光信號。
4.數據分析
-確定Ct值:儀器根據熒光信號強度達到設定閾值時的循環數(Ct值)進行記錄。
-定量分析:可采用絕對定量(通過已知濃度的標準品建立標準曲線,根據未知樣本的Ct值計算起始拷貝數)或相對定量(通過比較目標基因與內參基因的Ct值差異,如ΔΔCt法,計算基因表達水平)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。
-熔解曲線分析:進行熔解曲線分析,以驗證PCR產物的特異性,確保無非特異性擴增。